- 突发!国药控股董事长辞职,国药管理层变动引关注
- 来源:健康界
一日内两高管辞任
国药控股管理层变动引关注
正值公司的新冠肺炎疫苗在国内开始规模接种之际,59岁的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智明、52岁的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李辉于2021年1月12日同日辞职。
国药控股当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2021年1月12日收到董事长李智明先生的辞呈。“由于个人原因,李智明向董事会提出辞去本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主席、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席及董事会法律合规委员会委员职务,辞任即日起生效。”
同日,国药股份在上交所公告,公司董事、总经理李辉先生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及总经理职务。
1月13日,国药控股港股股价微跌,截至13日下午收盘时,该股股价下跌0.55%,报18.02港元;但是在A股,国药股份股价却大幅下跌,截至13日收盘,该股下跌5.17%,报42.96元。
李智明任国药控股董事长近4年
国药控股2019年年报资料显示,现年59岁的李智明拥有逾38年工作经验,其中逾34年为药品及保健品行业的管理经验,是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
李智明 图源: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微信
根据国药控股2019年年报资料,李智明自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担任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自2017年11月至2018 年11月担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自2018年11月起担任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按上述资料,李智明担任国药控股董事长时间由近4年的时间。
同时,李智明还兼任国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及总经理、国药集团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及多家子公司的高级管理职务。
国药控股的公告称,李智明确认其与董事会之间并无意见分歧,亦无任何与其辞任有关之事宜须敦请公司股东与债权人垂注。目前本公司现有董事和经营管理层均正常履职,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辞职无关新冠肺炎疫苗
值得一提的是,李智明的离职时机并不寻常。此时,正值国药中生生产的新冠肺炎疫苗在国内大规模接种期。
2020年12月10日,国药控股曾发布消息称,启动关于新冠疫苗配送的全国物流演练工作,扎实做好前期各项准备,以确保冷链物流配送全过程安全、高效。
事实上,在新冠疫情期间,因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研发工作,同属于国药系的国药控股股价大涨,国药控股就此还曾多次发布澄清公告。
官网资料显示,国药控股是国药集团旗下公司,于2003年1月在上海成立,2009年9月在香港上市,其下属有包括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是中国药品、医疗保健产品、医疗器械龙头分销商和零售商及领先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
新董事长曾执掌国药器械
在披露李智明卸任董事长的同时,国药控股董事会便选举了于清明代行董事长职权。根据国药控股官网显示,于清明现任国药控股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同时,于清明还是国药控股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和法律合规委员会成员,以及国药控股旗下孙公司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简称“国药器械”)董事长。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国药器械是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于清明担任董事长。而中国科学器材持股60%的大股东正是国药控股。
健康界注意到,于清明负责的医疗器械业务板块业绩在2020年表现十分突出。根据国药控股2020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238亿元,同比增长11.5%,而这主要是由于毛利率较高的医疗器械配送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的提升。截至2020年9月30日,国药器械实现营收约384.55亿元,同比增长28.46%;营业利润约为16.93亿元,同比增长54.15%。
在2020年12月的一次论坛上,于清明曾表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有很多短板要补齐,尤其亟待解决高端医疗设备受制于人的问题。他举例,由于疫情期间的管控措施,一些临床急需的高端医疗设备或核心零部件供应短缺,提升国产化率的诉求十分迫切。
对于这种情况,于清明表示,要通过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汇集国内优质的产业资源,打造高质量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差异化发展,打造一批医疗器械产业的“航空母舰”,让中国生产的医疗器械服务全球。
如今,注重创新意识的于清明正式执掌国药控股,将来会给国药控股打下怎样一针创新猛药,值得期待。
来源:健康界
作者:梁建
财经
-
-
- 沪指收涨0.48%两市成交额连续第三日突破一万亿元
-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1月25日,A股三大股指冲高回落,沪指收涨0.48%,两市成交额连续第三日突破一万亿元。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624.24点,上涨17.49点,上涨0.48%,成交额5272.57亿元;深证成指报15710.19点...
- 上海证券报
-
-
-
- 美团关停互助业务,银保监会表态;2万亿茅台又有大任务;獐子岛原董事长被罚“终身禁
- 首先,来看一组宏观动态:【深交所:去年重大资产重组78单,“养壳炒壳”等现象大幅减少】1月24日,深交所表示,2020年深市实施重大资产重组78单,交易金额3483亿元(不含配套募资),其中重组上市交易实施5单。...
- 中国企业家杂志
-
-
-
- 鉴基|我不叫喂,我叫“港股基金”
- 2021年一开年,港股市场就先“热”为敬…一方面,南向资金撒欢儿似地南下“扫货”。截至1月22日,南向资金今年以来的净流入已达2312.11亿元,大概等于2020年上半年流入量的总和。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1.22...
- 理财老娘舅
-
-
-
- 彻底爆发!7万亿腾讯来了,超六大国有行之和!港股互联网巨头集体狂欢,谁是推手?
- 港股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的狂欢仍未结束。最新的情况是,作为内地互联网龙头的腾讯再创纪录:股价超过700港元,市值首次突破7万亿港元,盘中超7.1万亿港元,超过工农中建邮交六大国有银行市值之和!腾讯控股市值超...
- 证券时报网
-
-
-
- 外汇占款“涨潮”怎么看?顺差扩张将改善国内流动性
-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徐高/文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全球经济进入了“再循环”状态。疫情爆发之后,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极其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明显刺激了经济总需求。同时,发达经济体的生产活动仍受...
- 经济观察报
-
-
-
- 重磅!2万亿茅台又有大消息、科技股迎利好
- 周末多地官方发布的信息,又一次引发资本市场关注。1.贵州拟建“世界酱酒舰队”,加快培育一批百亿产值、千亿市值白酒企业。其实,五粮液、洋河等巨头亦有重要使命。2.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加快培育一批“硬...
- Wind资讯
-
-
-
- 最新!十大\"顶流\"基金公司重仓股大曝光:易方达、汇添富、广发…
-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2021年,延续了2019和2020年权益类爆款基金频出的趋势,且“热浪是一浪高过一浪”,这背后显示的是“基金的力量”——公募基金越来越受到投资者认可,市场话语权也在不断提升。 在此背景下...
- 中国基金报
-
-
-
- 张奥平:五组核心数据透视中国资本市场2021年趋势
- 张奥平 张杰/文 截止2021年1月22日,中国资本市场已有4163家上市公司,从数量纬度来看,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而能够做到目前这一成绩,整体实现增量式发展的内核原因,是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开启了全面注册制...
- 经济观察报
-
-
-
- 重磅!特斯拉获美众议院议长加持,1个月收益近80%?新型电池刚刚发布,目标价已破
- 在美国最高法院金斯伯格大法官去世之后,最牛老太太的名头就落到了现任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的头上。根据外媒报道,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和她的丈夫在股票市场上进行了...
- 券商中国
-
-
-
- 中金|公募基金2020年四季报回顾:持股更集中,继续加仓港股
- 公募基金2020年四季报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1)港股在公募配置中的占比提升,去年四季度明显加仓。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港股配置比例从去年三季度的6.1%提升至8.2%。2)机构头部化效应延续。前十大基金管理公司持股...
- 中金点睛
-
-
-
- 胜诉判决在先,再次开庭仅用半小时,投资者索赔已经变得相对容易!需要提醒的是,该上
- 导读维权易①:ST毅达索赔案诉讼时效已不足三个月维权易②:宁波东力并购年富供应链案终有结论维权易③:中创环保已有投资者拿到赔偿款实用数据:四大标准筛出39只潜在分红股看点01大众维权易胜诉判决在先再次开...
- 大众证券报
-
-
-
- 厦门“十佳”!刚刚发布!
- 今天上午厦门市2020年度“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厦门近几年营商环境建设情况和2020年度 “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先来了解一下厦门近几年营商环境建设情况厦门是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是改革开...
- 厦门日报
-
-
-
- 晨会0125|紧扣“顺周期”和“五大安全”,并增配港股
- >>>重点推荐<<<裘翔|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策略分析师S1010518080002策略聚焦|盈利驱动转向资金驱动,紧扣两条主线散点疫情影响下,市场将经历基本面预期的下修和流动性预期的上修,整体仍维持轮动慢涨格局。未来增...
- 中信证券研究
-
-
-
- 暴涨25倍,散户终于割了机构的韭菜!
- 凡关注我的,都发财了 ✎最近几天,市场上谈论的一个热点,就是“去散户化”,之前我也写过文章分析。所谓去散户化,是散户收益越来越赶不上机构,从而改为持有各种基金,不再自己投资了,市场成为机构主导的市...
- 时代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