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中考:最后二十多天这样回归课本,中考至少多“捡”50分!
- 来源:袁意
中考冲刺阶段,很多同学只顾着刷题,却往往忽视了课本。相信你在复习的时候,老师们也会经常讲:一定不要忘了“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究竟怎样才算“回归课本”,怎样看课本最有效果——很多同学还是有疑惑。
01、为什么冲刺阶段,要重视“回归课本”?
小时候看星爷的《武状元苏乞儿》,苏灿在最后千钧一发之际,从拳谱中的前十七掌,融会贯通,悟出了第十八掌,最终打倒大魔王——原来,第十八掌一直都在,就藏在拳谱里。
“课本”好比“拳谱”,“回归课本”就是融会贯通,温故知新。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掌握了的课本上的知识其实只是自以为。
从中考来看,课本之所以重要,原因有三:
1. 中考考查的内容集中于学科的主干知识,课本是最好的命题源泉。
2. 题型设置很多都围绕“利用所学知识”去答题,课本知识是答题的依据。
3. 课本前言部分的课程目标往往与中考命题的“能力要求”结合,但是很少有学生注重这部分的内容的。
02、回归课本,你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 防止所学内容的遗忘(易被忽视的基础,恰是中考出题老师最喜欢踩的点);
2. 习题与课本融合,将一些典型题目进行再回顾,做到心中有数(从课本到习题,从习题到课本)。
举个例子,如果你能达到这种境界,可以把课本放下:
所有的公式都在脑海里,都可以随意且正确地提取、变式;教材里所有的小字部分都已了然,并且知道考试会以哪些形式对这些小字来出题随便遇到一道题,可以准确回想起教材里或者总复习上对应知识点的讲解,包括讲解的原话,包括知道这个知识点还会怎么考;翻目录而知章节里的具体内容,能大致陈述,知道重难点;
……
能到这个境界,没理由成不了学霸!
03、具体来说,考前一个月,该如何看课本?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课本不只是教材,它还包括各科的总复习参考书。要知道参考书上现成的分类总结将是你复习的捷径。
所以回归课本的时候,要坚持下面几个原则:
1、教材与参考书要结合起来看。不能单纯只看教材(比较浅显),也不能只看具体的参考书(多而杂,不容易把握重点)。
2、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重新背一遍。而是针对薄弱点有选择地看。
比如,你拿着课本或者参考书的目录,能想到这章的内容、重点、常考点串联起来的就是你基本掌握的,有模糊或者根本构建不起来框架的,一定要好好复习,这就是你的知识盲区!
3、一次看到位。发现弱点的及时记笔记,后面重点学。全面过一遍很费时间,后面你不一定还有这个机会的。
所以,正确的“回归课本”的学习步骤是:
看课本 → 看到课本中自己欠缺的部分 → 看有关这部分的参考书 → 做针对这部分的练习题 → 记笔记/错题本 → 再回头看课本。
如此循环。
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04、回归课本的具体方法
第一,从题目到课本
回归课本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回归。这就是有一句经典的语录:带着问题看书最有效。
所以,我们要学会把历次重大考试考过的试卷集中起来,然后按照知识板块分类,然后把一类的题目拿出来再看看,再做做,再体会体会。
还有不懂的,我们才翻开课本,对照相应章节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习题统统看一看。这里必须提醒的是,光看是不够的,一定要做!一定要动手做题。这叫做从题目到课本。
这个过程基本上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但还不够。
第二,从教材到题目
按照课本章节从第一章第一节一直往后看,由于有上一步骤的准备,我们看书自然就知道重点了,于是在经常考的地方认真看,边看书边体会;在经常出题的地方认真做,边做题边玩味。
另外,还要把历次考试的试卷、历年中考真题试卷、复习资料摆在课桌的右上方,觉得需要翻题目的时候就翻一下,边翻边体会。右下方摆上笔记本、草稿纸,边体会边记录。
这个记录就是最后两三天复习的重点了。这当中也有一句经典的语录:掌握常考点,就能上重点。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周。
第三,归纳整理成体系
依据记录的笔记,翻开课本或者复习资料的目录,或者把眼睛闭起来,或者拿一张白纸,开始回忆每一个学科有哪些章节,每一个章节有哪些重要的考点,每一个考点有哪些重要的考法,经常怎么样出题,常用到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常常出错的地方是什么。
这一遍的目的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这个工作一天就够了。
第四,就是中考最后再看看这一个月做的笔记
语文、英语不太适合这个方法,即便回归课本,语文英语也最多读读文章,我觉得还不如回归考卷。研究中考真题的出题思路或者答题要点,比看课本还有用。这是基于这两个学科的特殊性。
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制胜的关键,核心的关键还是完美主义错误在作怪。要学会放下一些自己根本就搞不懂的地方,因为中考复习没有终点。不要对自己抱有太大期望。也不要过于轻视已经会的部分,往往这才是中考的盲区,很多学生就在这里一失足成千古恨!
05、经常反思这三个问题
为什么出题老师会选择这个知识点作为考点?
你能否总结出有关这个知识点出题方式的变化?
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阻碍了你快速解题?
当你发现了阻碍你快速准确解题的原因时,你就要思考一下:以前学习时为什么就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呢?总结原因,比如说是不是开始学习课本的时候,是不是由于文字的不精确导致了定义理解的深度不到位而造成的。
当一切完成后,我们就要重新回归课本,找到对自己是欠缺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训练,正确短时间内掌握。
写在最后 :
总之,希望大家利用仅有的时间,在中考来临之前,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查漏补缺,把课本再仔细地学习一遍。
教育
-
-
- 不要再问孩子“作业写完了吗?”
- 每一个幸福快乐的妈妈都在“母亲大学”找到了力量孩子一放学回家,你就急着问他,“你作业写完没”“没写完赶紧去写”......殊不知这句话背后,透露出多少你不知道的秘密。请全天下的父母记住一句话:“孩子不怕...
- 母亲大学
-
-
-
- 注意!涉及沈阳考区4万多考生!参加这项考试需持核酸检测证明
- 紧急通知:4月1日起沈阳地铁有重大调整!2021年度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于5月29日、30日举行。明日是最后一天,也是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天,沈阳考区报考人数为40536人。沈阳市考试院再次提醒所有考生,参加考试必...
- 沈阳晚报
-
-
-
- 清华副校长怒批中国学生:你们这么优秀,去国外打工却很满足?
- 清华副校长施一公:我们有多少极其优秀的中国学生去了国外能脱颖而出的?这个比例非常小!每一年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是几千人而已,就拿去年2020年来说,清华北大的招生人数一共也才7000多人,还包含了内地...
- 爸妈说事
-
-
-
- 请转到朋友圈!中考、高考生家长会感谢你的,这个对他们有用!
- 没有意外 就是成功——写给中、高考考生的家长们四年前我的孩子参加了中考,一年前我又成为一个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的高三学生家长,陪孩子度过了高考。现在回想起来,还清楚记得那时的心情:每天仔细地操持着...
- 班主任研究会
-
-
-
- 人民日报:老师,从疲劳到癌症只需四步!请保重好身体!(再忙也要读一读)
-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买买买!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
- 语文日刊
-
-
-
- 2021报考捡漏,这几所大学的分校,毕业证一样,报考分数竟相差50分
- 分校、分校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证书的含金量天差地别。但是,有些分校毕业证书完全一样,录取分数却相差很大,今天慧姐就来盘点一下。一、概述校区,实际上就是同一所高校,并未单列招生代码,只是学生生...
- 高中学生家长慧
-
-
-
- 梁鸿鹰:翻看着发黄变脆的纸页|往事
- 1978年日记所见文|梁鸿鹰教育……就像是在土地上种庄稼。我们的天性好比土壤,我们的教师的训诲好比种子,对青年人的教诲就好比适时播种……——希波克拉底我们出生时所缺少的一切,成年时所需要的一切,都来自...
- 当代
-
-
-
- 一个都不少,全部考上大学!
-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高考临近在许多高三学子紧张备考之际江苏扬州有一群学生,已被高校录取但这个成绩背后饱含着汗水与泪水因为他们全部都是聋人↓↓↓“单考单招”考试中班上10名学生全部上榜今年4月扬州...
- 央视新闻
-
-
-
- 男孩留遗言跳楼自杀:“对不起,我控制不住玩手机,你们生个更好的吧!”,想要毁掉一
- 中小学家长慧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关注点击进入→在线教育,为孩子找一个优秀的辅导教师文 | 朗读君来源 | 朗读君英语(ID:langdujun170)手机好似一个杀手,随时在威胁着孩子们。几天前,看到一则新闻:安徽黄山的...
- 中小学家长慧
-
-
-
- 中考提前5分钟发卷子,竟然是让做这些的!
- 考了那么多试,各位考场达人是否认真思考过:为啥所有考试都是提前5分钟发卷?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万万没想到,提前5分钟发卷还有这等用处!考前5分钟用不好,考试全白考!到底这5分钟的正确打开方式...
- 袁意
-
-
-
- 江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省委巡回指导组到会指导
- 昨日,江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安排,传达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工作任务和有关要求,推动我...
- 江门发布
-
-
-
- 贵安新区公布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方案
- 近日,贵安新区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公布。详情如下:招生原则 (一)坚持依法办学原则。由贵安新区社会事务协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贵安教育管理处统筹,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
- 贵阳晚报
-
-
-
- 关于选大学及专业的13条忠告,很专业、很走心!
- 随着高考的临近,大家越来越关注志愿填报的相关信息,今天分享一个家长对于帮孩子挑大学选专业的一些经验总结,并提出了13个忠告。内容稍长,但回答了对高考志愿的大部分困惑,值得细读。选择正确才能收获跟努力...
- 好课堂
-
-
-
- 王元:纯粹数学的美丽与哀愁
- 没有应用的数学才是好的好就好在它没有应用王元:纯粹数学的美丽与哀愁本刊记者/宋春丹发于2021.5.31总第997期《中国新闻周刊》5月14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学所原所长王元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在中科院数学...
- 中国新闻周刊
-
-
-
-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跟倒数第二名有很大差距!网友评论亮了
- “不辅导作业父慈女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近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一段吐槽女儿的视频火了。丁教授全名丁延庆,他6岁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就读于北大,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得了教育学...
- 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