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过个节,“胖”来如山倒,“胖”去如抽丝
  • 来源:兰世亭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节日过后,很多朋友惊呼“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为什么我是胖三公斤?”春节期间,美味佳肴、亲朋好友聚会,一不小心,小蛮腰就变成水桶腰。节后上班伊始,很多朋友立下flag,水果减肥餐吃起来,健身运动做起来。一周多下来,却发现体重还在原地踏步。为什么“胖”来如山倒,“胖”去如抽丝?为什么胖三斤那么容易,想减去一斤却那么难?



👉超重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021年2月25日,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正式发布。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经超过一半。随着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中国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快速增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什么是超重和肥胖👈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BMI=体重(kg)/身高2(m2
 
中国人群,正常体重是体质指数为18.5~23.9,超重是体质指数为24.0~27.9,肥胖是体质指数≥28.0。
 
肥胖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肥胖常伴有多种代谢异常,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居民超重或肥胖现状👈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超重和肥胖率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成年人和儿童中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经济发达和经济迅速增长的国家的增长更为突出。经济转型引起的膳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是发展中国家肥胖率升高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也迅速增加,与1980年代相比,1990年代35-59岁人群的超重和肥胖率大大增加,在1990年代末增长更快。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已经超过一半(50.7%)。从2000~2018年成人超重和肥胖率的变化趋势来看,肥胖率上升速度大于超重率的增长;农村人群超重和肥胖率的增幅高于城市人群。

 

2000-2018年中国不同性别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变化趋势

图片

图片来源于《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什么会发生超重肥胖👈

超重和肥胖都是能量的摄入超过能量的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多蓄积的结果。因此,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控制能量平衡是维持体重的基本条件。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维持体重并不仅仅这么简单。据研究,不同个体对能量摄入、食物利用、体重调节反应不同,受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就是说,肥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用单一因素解释。
 
1、遗传因素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单纯性肥胖具有遗传倾向,肥胖具有家族聚集性。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中70%~80%表现为肥胖;双亲之一(特别是母亲)肥胖者,子女中有40%较为肥胖。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于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这提示通过改变社会因素和生活方式,也可以预防肥胖。
 
2、社会因素
 
据研究,肥胖率上升与社会因素有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可选择的食物种类更为丰富,外出就餐、半成品加工食品、高脂高盐高热量快餐的普及,摄入的食物和脂肪量都会增加,容易导致脂肪蓄积。
 
3、生活方式因素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生活快节奏,很多人来不及吃早餐,导致午餐、晚餐摄入增加;进餐速度加快,大脑中枢信号对于饱食反映滞后,导致感觉吃饱时已经过量;晚餐进餐时间晚,吃得多,运动少;经常宵夜,夜晚熬夜吃零食等,都是肥胖的重要原因。
 
现代交通工具代步、职业工作机械化、很多传统家务劳动也被机器取代,人们的体力活动减少,看电视时间增加,而很多人并没有体育运动的习惯,导致多余的能力转化成脂肪蓄积在身体内。

👉肥胖有什么危害👈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超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重要的危险因素。全球疾病负担2017研究结果指出,2017年全国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59.0万,13.5%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归因于高BMI。《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糖尿病患病率为11.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8.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去冠心病患病率为10.2%,60岁及以上人群冠心病患病率为27.8%,18岁及以上居民血脂异常率显著升高(2002年18.6%,2012年40.4%)。2013年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为2.1%,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均呈上升的态势。这些慢性病与长期膳食不平衡和油盐摄入过多密切相关。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要等“吃完这顿再减肥”,管住嘴,迈开腿,从现在开始!



过个节,“胖”来如山倒,“胖”去如抽丝------兰世亭医学健康科普第2298帖





马医生推荐






为什么吃的很少也会胖?也许是因为你有肥胖激素!

3岁幼童当吃播被喂到70斤,儿童肥胖症有何健康隐患?

过度减肥小心得了这种要命的病!


图片


健康

1 2 3 4 5 >> 

公众号 • 兰世亭

  • 兰世亭微信号 : XHBKP2014
  • 由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教授团队创建,专注常见疾病的医学健康科普,坚持每日一帖,风雨无阻。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