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那个有问题的孩子,真的很爱你
  • 来源:儿童心理课堂
置顶 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图片

孩子,
总是那个替家庭生病的人。

作者:刘纯婷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1 

有对父母,总是抱怨孩子怎么就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开开心心去上学呢?怎么就不能交到朋友呢?


我们也没对他做什么事情啊,他怎么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呢。而且我们也是很开明的父母,不经常争吵,对他的学业要求也不高。


他们说孩子懒,没有上进心,从小就不爱动脑筋。高一的时候,说不想去学校,说不知道怎么和老师同学相处,害怕集体环境,开始隔三岔五请假,后来就干脆不去了,休学,待在家里。


做家庭咨询的时候发现,孩子的父亲觉得适应学校规则,适应集体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强硬地要求几次让他去了,也就好了。


母亲觉得孩子开心快乐最重要,父母应该关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我问她,你觉得孩子需要像爸爸说的那样去适应环境,对吗?


她说,我觉得不对,因为孩子挣扎过,想达到爸爸的要求,去学校,然后他去校门口的时候,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才跨步进去,说我再试试吧。我看他那个样子,就像要去荆轲刺秦一样,我觉得他好可怜。觉得我们做父母的,实在是太残忍了。爸爸一点都不关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我再问爸爸,妈妈觉得在孩子感觉不好的情况下,要求孩子上去实在是太残忍了,应该关心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觉得你在这个方面做得太少了,你怎么看?


爸爸说:柔弱无能,优柔寡断,跟他妈妈一个样子。就是她从小护着,护成这个样子。说关心孩子,都关心成什么样子了。


我继续问妈妈,爸爸说这些,你怎么看?


妈妈说,我能怎么看,他又岂止不关心孩子,他关心我吗?我养孩子就跟单亲妈妈一样,记得我当年生孩子,剖腹产,刚出院那会,疼得起不来身,夜里给孩子喂奶,他嫌睡不好觉,直接睡沙发。


爸爸说:一天到晚,都是这些抱怨的话,听得我脑壳都疼,所以我真的是能不回家,我都不想回家。


妈妈说:是,都是我的错,什么都是我做,结果我还做错了。算了算了,我都已经习惯了。


……



 2 


他们从孩子的问题,转到了彼此的问题。


后面我们讨论了,明明关心照顾孩子的感受,为孩子建立规则,都是很好的事情,为什么在这个家庭里,会变成,彼此的障碍。


我跟妈妈的讨论发现,让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和规则去行事,在她的感觉里是残忍的事情。所以她特别渴望照顾孩子的感受。因为她小时候,父亲有很多的要求,做不到就挨打,现在想想都害怕。



爸爸觉得,按规则行事就好了,就能避免很多的麻烦。他一路学习工作,按部就班,省心省力。他小时候,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照顾他和妹妹,家里的事情都不用他伸手,都是女人做。爸爸也没有一天到晚关心家里人,一家人也过得好好的。


在这个家庭里,妈妈把爸爸希望孩子能适应的规则,体验成伤害,体验成一件残忍的事情。爸爸把对妻子和孩子的关心体会成麻烦事。


所以这个孩子对规则的认识就很矛盾,一方面觉得自己应该适应规则,另一方面觉得别人对自己的要求很残忍。


他也把和别人交往,体会成给别人添麻烦,所以他心里很多事情,都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不相信别人会关心自己。所以交朋友有困难。


如果父母亲不能统一,孩子就不能去上学,因为他学的时候,母亲觉得他按规则行事是可怜的。他不学的时候,会让父亲瞧不起,所以他会自我攻击,甚至得抑郁症。


他用问题,同时在满足父母两个人的想法。


当然不仅仅如此,在夫妻角色上,两人都对各自的角色有一定程度的“误会”,这个误会都来自过去。这里就不讨论了。



 3 


我写这个故事,是因为很多时候,夫妻之间有很深的矛盾。但是这个矛盾,因为我们没有力量或者缺乏方式去影响和改变另一个人,而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对伴侣的不喜欢,不认同,放在孩子的养育上。


有些夫妻之间,能维持表面的和平,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会不知不觉地跟对方唱“反调”。


孩子很容易成为问题的承接者。


因为孩子愿意成为我们想要的那个人。他不会拒绝父母。


父母会通过在亲子关系上用力,而不去面对和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亲密关系的质量如深潭寒冰,令人丧失了融化它的勇气。


这些无处安放的情绪,我们把它悄悄地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孩子可就太难了。



 4 


很多父母带孩子来咨询,都说,我们没问题,都很好,孩子好了,就行了。


孩子说,老师你能不能让我爸妈来咨询,他俩都有问题。


关于父母的养育,我们还要往上面看一点,父母亲为了保护自己,而形成的那些不得已的生活策略。父母之爱的局限性,不是他们不爱孩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爱的特定的认知模式。


就像这对夫妻,他们逐渐明白,他们形成于过往的经验,不仅塑造了自己的生活,也在塑造孩子的生活。


而原本关心爱护孩子,这很好啊,帮助孩子适应规则,这个也很好啊。


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在这个家庭里,会变成冲突。而没有变成开心快乐又适应规则呢?



如何帮彼此去把对方的过去在我们以为的障碍,变成资源呢?


他们接下来的日子,可能要去了解和面对彼此的需要和难处。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就放过了孩子。


而原本多年前就离心的夫妻,终于开始面对自己亲密关系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生病,是这个家庭的求救信号。


他病了,父母亲才有这个动力去面对自己的问题。他自己才可以得到休养生息。



 5 


夫妻关系是家庭里的定海神针,意思不仅仅是说,夫妻关系排序比亲子关系的排序重要,这么简单的事情。


强调夫妻关系的重要性,就在于,我们如果不能建立好的亲密关系,不能在各自的功能位置上,那么这个关系中,就会有人需要做,原本不属于他的事情。


而孩子,总是那个替家庭生病的人。


更令人伤感的是,孩子做的那些父母特别不认可,特别想改变的事情,往往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潜意识。


所以那些生病的孩子,真的需要更多的爱啊,他是那个为了别人受了伤却连感谢都没有得到的人。他得到的爱,跟伤害裹在一起。


那我们是否可以一起讨论一下,爱的方式,有其他的可能。


无论是爱孩子,还是爱自己。


END -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

* 作者简介:刘纯婷,心理咨询师,自由撰稿人。文章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欢迎关注。



欢迎投稿,邮箱:tg@yrbaby.c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育儿

1 2 3 4 5 >> 

公众号 • 儿童心理课堂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