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投资11年,估值翻千倍,揭秘泰坦科技早期投资人:聚焦科技投资,专注“小而美”
  • 来源:复旦金融汇

图片


图片

深耕早期科技投资11年,接力基金迎来丰收期。



文丨马慕杰

来源丨投中网

 

2020年10月30日,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坦科技”)登陆科创板,被称为国内“科学服务第一股”。上市当天,泰坦科技开盘价为63.38元,较发行价上涨42.5%。

 

按照2020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133.73元计算,泰坦科技上市两个月股价翻倍,市值突破百亿元。

 

这背后,最有成就感的赢家莫过于连续陪跑企业11年的早期投资机构——接力基金。这家基金是泰坦科技第一轮的天使投资机构,曾在泰坦科技最困难时出手,也曾五轮持续跟投,是其前行路上无比坚定的支持者。

 

而这一坚如磐石般的陪伴,也为接力基金带来了数百倍的超高回报。

 

接力基金成立于2009年,专注投资于科技类创业企业,重点关注新材料、医疗健康、智能制造及科技服务等领域。接力基金创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那些早期创业项目顺利渡过早期的艰难时光,顺利对接后续的VC和PE,承上启下,故取名为“接力基金”。

 

目前,接力基金共管理5期基金,规模逾12亿元人民币,已投资了百余家早中期科技类创业企业,包括皓元医药、优宁维生物、新眼光、同臣环保、圭目机器人、鼎晶生物、爱阅家、宏英智能、科学指南针等明星项目。

 

深耕科创11年,聚焦在早期投资的接力基金,如今也迎来了业绩的一个阶段性丰收期。除了超过80%的成功率这一数据之外,接力基金今年已有4个早期投资的项目申报了科创板和创业板的IPO,其中泰坦科技已发行上市,皓元医药已过会,其余在反馈和上会过程中。

 

据接力基金合伙人刘春松透露,接力基金前两期基金即将完成清算,基金整体实现了超3倍的现金回报。这两年除了IPO的项目之外,也陆续有几十个项目实现了后轮以及产业并购的退出。

 


11年,1000倍

 


各种不顺。

 

找投资机构无果,申请小贷被拒。泰坦科技就像是被困在阴影区,看不到一丝光亮。

 

那是2009年底,泰坦科技在拿到接力基金天使投资之前的情景。在最关键的时期,接力基金出手对泰坦做了150万的天使投资。投资完的第二年,泰坦又遇到了资金紧张的瓶颈期,这一次,刘春松拉着另外一个同事把房子连带抵押,才使得泰坦科技在泰隆银行获得第一次贷款,度过了最关键的时期。

 

“这可是基于对我们团队信任的纯个人帮忙啊。”在泰坦科技科创板正式上市答谢会上,回忆起过往点滴,泰坦科技创始人、董事长谢应波如此感慨。

 

这件事情,谢应波感激至今。

 

“那时我们在上海一无所有,除了一辆两轮电动车,为啥敢帮我们?”谢应波曾问过刘春松。而刘春松给出的回答很简单,“相信你们是真想做事。”

 

这种“相信”并非一时的感觉,而是基于长期的了解与信任。

 

接力基金团队与谢应波结缘多年。早在2006年,即创业基金会时期,泰坦科技就是基金会的早期公益资助项目之一。

 

“泰坦科技这个团队是一支挺肯干也很能干的团队。”刘春松说,他们身上有一股执着和质朴劲,六个人的团队凝聚力特别强。

 

在接力基金天使投资泰坦科技之前,泰坦科技主要业务为化学结构式的搜索平台,后来才慢慢转型往产品端,即整合化学试剂,通过自主研发、品牌运营、品牌代理、集成打包服务等方式为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化工化学等领域的实验室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

 

当时,接力基金正是看中了泰坦科技的未来潜在市场。“我们觉得整个化学试剂是一个大行业,下游的需求很大,而且这是一个耗材型的行业,对质量有很高的要求,使用的频率又特别的高。”刘春松表示。

 

对于泰坦科技的持续跟进,也足以看到接力基金对公司的信心与笃定。据悉,泰坦科技在后来每轮融资中,接力基金后续的每一期基金都有跟进,一共投资了5轮。

 

后来的事实证明,在泰坦科技这个案子上,接力基金“守”对了。据刘春松透露,2009年底接力基金第一次投资泰坦科技时,公司的估值大约为900万元。

 

按照泰坦科技当前100亿的市值计算,11年时间,泰坦科技的估值翻了不止1000倍。

 


聚焦早期科技,精细化风控管理“稳健”投资

 


“专注才能有成”,接力基金能够保持稳定高回报的前提少不了“专注”二字。

 

自2009年成立开始,接力基金始终不变的投资方向便是“早期”与“科技”。纵然市场风口不断涌现,各式各样的浪潮变换起伏,但接力基金一直坚守的价值观是——不做那个盲目追风的人。

 

“聚焦科创,专注早期,接力未来”,采访期间,刘春松多次强调接力基金的这一理念,同样,这也构成了接力基金的力量底色。

 

某种意义上,这是接力基金创始团队的能力圈。接力基金多年以来数百份的细分行业研究,围绕着关注的细分行业不断耕耘和布局。

 

“虽然是一只相对早期的基金,我们管理团队的风格偏向稳健。天然地,我们喜欢或更加擅长与技术类创业者打交道,而非流量型企业。这是我们本身的基因决定的。”刘春松说。

 

在长期行业深耕与经验积累下,接力基金打造了一套独特的投资方法论。“坚守价值投资理念、洞悉企业成长规律、实施全面风险控制。”

 

作为早期科技投资机构,接力基金的“早期”定位不是“技术从无到有”的实验室阶段,而是细分到中试末期和量产早期的这个阶段。

 

“也是技术产品化,项目商业化,团队企业化,科学家企业家化的关键时期”,刘春松这样解释。这意味着,在出手之前,准确判断下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技术的落地性和规模化复制能力极为重要。

 

为了精准把控企业未来的成长性,接力基金从研究出发,打造了企业风险全图,这里面涵盖了企业从初创到成长,到长大全过程中每个环节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瓶颈。

 

具体到项目端,接力基金的投资逻辑可简单总结为“事为先,人为重”。

 

在“事”的层面,接力基金会从几个维度出发分析项目产品或业务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壁垒、切入时机、市场空间等。在各项维度上,接力基金还有不同的判断角度。

 

比如在技术壁垒维度,接力基金不光从配方、工艺等正面维度考量技术的创新能力,还要从毛利率、竞争对手、客户等侧面角度加以剖析验证;在时机维度,接力基金分成了“大时机”和“小时机”两个解析指标。

 

“大时机是指技术或业务在当前整个产业中所处的发展时机,小时机则是基于项目自身的生长阶段,比如小试,中试、量产不同的阶段所面临的不同的问题等等。”刘春松称。

 

在“人”的层面,刘春松的评判标准则主要为创业者的反脆弱能力、快速学习能力、抱负心及领导力。

 

特别是创始人的反脆弱能力,刘春松尤其看重和强调。“创业就是一个不断碰到各种问题和挫折的过程,创业者能不能扛住非常关键。在目前不确定性的创业环境中,如何面对困难不被打倒,同时还反而能从挫折中借势,这是创始人需要练就的基本功。”刘春松表示。

 

同时,他还举了个形象的例子来做阐述,“比如我们在楼下风中点燃一根蜡烛,我们的这些创业者就像风中的一支支小蜡烛,你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什么时候来,蜡烛面临的结果是三种,要么被风吹熄灭,要么坚持不被吹灭持续燃烧,还有第三种,会借着风势越燃越旺。”

 


专注“小而美”,做成基业长青

 


不论面对时代逆流,抑或是身处喧嚣躁动,接力基金能够穿越种种周期的秘诀似乎只有一个——坚持科技投资和价值理念。

 

2020年以来,当硬科技成为VC/PE的投资主题,“抢项目”与高估值”也随即成为投资行业的主旋律。在科创板的催化下,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急不可耐地寻求后期相对“确定性”的机会。

 

但接力基金的打法依旧是,坚守早期科技项目的培育。用刘春松的话说,这是接力基金的长板优势,亦是差异化竞争力所在。

 

而且,伴随早期项目的成长,接力基金还可继续长期跟进加持。“我们自己种的树,自己长的好果子,别人来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一起摘了。”刘春松说,围绕那些成长较好的上市企业以及一些关注后期的PE机构,接力基金也能更好地发掘早期项目,如此形成良性互动的生态圈。

 

从基金策略上看,接力基金做的更加具有特点。比如,在投资方向上,接力基金更加关注“关键零部件”与“关键原材料”领域,往技术上游布局。

 

“一方面,这些领域利润率并不低,相对投资金额没那么大,也相对没那么热门,估值还可控。比如新药、晶圆这些项目,我们觉得估值已经很高了,但我们可以投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壁垒的上游企业,像我们最近投的做医药研发耗材的、做半导体研磨清洗液之类的,都是属于这样的逻辑,而且还都是进口替代和科学服务这两个我们所关注模型的叠加。”刘春松直言。

 

从基金规模上,接力基金坚持定位于“小而美”的特色基金。据刘春松透露,接力基金当前第五期基金的基金规模为4.15亿元,目前接力基金第六期也刚刚启动募集,预计募资金额也将基本稳定在3-5亿人民币这个区间内。

 

“我们会控制单个基金的规模,做我们擅长的事情和专注的领域,希望能够做一支长远的基金,实现基业长青。”在刘春松看来,在投资市场上,时间是衡量一家GP的唯一标准,“如果我们跟巴菲特一样二三十年以后还在做这个事情,那证明我们的业绩是长期的,获得出资人和社会认可的。”

 

对于基金长期稳固的笃定性,正如接力基金的管理团队。据悉,接力基金成立11年来,其四个合伙人始终保持默契的配合与协作,团队异常稳定。

 

而在通过基金业绩稳健为LP带来实际回报的同时,接力基金也助力了一批中小企业的成长。这种助力不仅体现于资源的导入,还在于接力基金对被投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赋能。

 

据刘春松介绍,在投资一家企业之后,接力基金会帮其梳理里程碑的发展规划,并落实细分到季度。此外,在公司规范化治理上,接力基金还辅助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运营管理体系。

 

“我们经常说早期项目处在一个野蛮生长阶段,但其实,野蛮生存不等于野蛮生长,一旦过了那个野蛮生存的点,公司就该搭好规范化的发展地基,特别是现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所关注的这些行业,规范化的地基是快速成长的必要保证。流沙之上无法起高楼。”刘春松称。


- The End-


财经

1 2 3 4 5 >> 

公众号 • 复旦金融汇

  • 复旦金融汇微信号 : fudanjrh
  • 在复旦,打开金融视野,学习金融新知,结识金融才俊,共创金融商机!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