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王羲之:直曲妙用之笔法
  • 来源:书法入门

总第一四九六期;欢迎关注。


书法艺术, 从本质上说就是线条的艺术。线的运动与变化决定了书法艺术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质。书法家通过线条的律动,将自己的审美和修养以及情感融入到书法艺术当中,使得线条产生了无穷变化,从而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


从几何意义上来说,线,有直线和曲线之分。但在书法这个意义上来讲,线的变化却是极为丰富。尽管如此,我们仍旧可以在千变万化的线条当中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那就是不论直线还是曲线,都是相对于“直”和“曲”而言,没有绝对的“直线”,也没有绝对的“曲线”。每个字的造型都是直线和曲线相结合而成的,只不过是二者在字中所运用的程度不同而已。


曲与直这两种因素,历来被书家所重视。


从曲与直的审美意味看,曲笔柔、动、飘逸;直笔刚、静、质朴。相对而言,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曲” 得以极大的重视。其意蕴贯穿天地万物。自然之美、艺术之美、无不与“曲”有关。在现代的美学原理中,“曲线”之美也受到格外的推崇,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艺术形式中。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种以线条为主的艺术,试想,如果没有了“曲线”,那么书法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所以,王羲之有了“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之论述。在王羲之的书法中,曲线似乎被他在极其微妙的提、按、转、折中运用到了极至。其曲线线条之饱满、飞动、飘逸、缠绵、畅达等审美气韵尽显其中。


王羲之《丧乱帖》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书法所崇尚的是即“风流气骨”、又 “华润流畅”的“中和”之气。如果王羲之的用笔只是运用曲线的话,那么他所得的也只能是“润气”而失之“骨力”。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种风格的形成是魏晋时期外在的骨法用笔和内在的风骨气韵相互融合所达到的完美统一的结果。


那么,王羲之书法中的“骨力”风韵的表现,除了其骨法用笔之外,更重要的是离不开直线的运用。确切地说,是王羲之辨证地运用少数的直线去调和多数的曲线的结果。


当然,我们书法意义上的直线并非几何造型的直线。书法笔画之直是含曲之直。妙在看似平直的用笔,却蕴含着曲势和曲意。



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看一下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是如何处理曲直的辨证关系的。我们先来看图例一:这是《丧乱帖》中的“临”字。




此字处理得十分简单,书家用直线和曲线代替繁杂的笔画。左半部分是一个较为粗壮的竖划,而且圆起方收,如大山之麓,挺劲有力,骨气十足。右半部分是直曲结合的写法。上面是一直线造型,下面紧接着的是盘旋环绕的曲线,上面有瀑布倾泻直下的爽利,下面更有江河流淌的百折千回、迂回往复的缠绵


左右由一笔速度极快的、直中有曲,曲中带直的一笔连接,从而使左右紧密相连,一静一动,给人以一种一气呵成、起收有度、转承有法、映带连绵、刚柔并济的艺术大美。



同样,“后”字与“临”字在总体上如出一辙,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后”字左侧是直线,轻柔纤细,与右半部分笔断意连。右半部分则是以曲线的动感与左侧产生对比关系,左右一直一曲,离而不分,从而达到了一种直线与曲线互相映衬,互相依托,互相关照的艺术效果。


第二个字是《丧乱帖》中的“何”字。





此字造型处理得极为险峻。左侧切笔直线斜入,如破笋之竹,右侧随势就势,顺笔向下变曲线绕行,似盘绕之蛇。直线劲挺,曲线缠绵。

                                                                                             

直者,有曲之筋;曲者,含直之骨。如此直曲之结合,阴阳即出,和而不同,违而不犯。这样的审美意味不但体现了王羲之所追求的清逸之气、俊朗之骨、中和之风,也反映出王羲之将直线与曲线运用到了极致。


第三个字是《远宦帖》中的“救”字。




此字中直线明显少于曲线。唯一的直线是立于中间的竖钩,它把整个字由中间分成几乎相等的左右两部分,从而成为该字空间分割的中轴线。


这个直线在这个字空间分割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看到,在直线所分割开来的空间中,左上角和右下角是两个缠绕成似圆的曲线部分,呈对角形;右上角和左下角的空间中是近乎于直线的简单的两笔,也呈对角形。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笔画多的曲线和笔画少的直线各占空间,呈对角线式存在着。


这种直线和曲线完美结合、相互分割的形式法则,让我们不但想到了几何中对角线的空间法则,也联想到了我们篆刻中对角线繁简对比的构图方式。而上述任何一种空间的分割方法,都是灵活地运用辨证法的原理进行的艺术构思。


下面, 让我们再看看图四。我们分别选择了《丧乱帖》、《得示帖》当中的三组字组。在这三组字中,直线与曲线的运用和结合越发显得自然和天衣无缝。



第一组“奈何”二字当中,直线和曲线运用得相对比较明显。“奈”字的起笔横画、收笔与“何”字起笔的连带部分以及“何”字的收笔段,都是比较明显的直线条,而二字的中间段,则是或交叉或萦绕的曲线组合。本组字更多的是直线与曲线的穿插组合运用。



第二组“知足下”三字上半部分萦绕的曲线居多,下半部分则以直线居多。上下两部分形成了鲜明的曲直对比,使得线条之间既有委婉流畅之气韵,又有线条干净利落之爽利。本组字更多的是运用了直线与曲线的上下连带和连带产生的对比关系。



第三组“吾之劣劣”四字,我们看到的是一气呵成的气韵。该组字是将直线蕴含于曲线之中,曲线的缠绵缠绕加上直线的横向、纵向、侧向的调和,使得线条产生了曲中有直、直中带曲的艺术效果。本组字中,我们发现,线条在运行的过程中,已经将直线和曲线柔和在一起,曲直已经没有更多的界限之分,从而产生了一种自然、平稳、委婉、流畅的艺术之美


以上的列举和分析,我们只是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字和字组,来进行欣赏、分析和比较。



在整个书法艺术体系中,线的变化是没有定式的,可以说是幻化无穷。我们通过学习和研究,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线条当中,寻找到一般性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书法学习和创作。



原题:浅谈王羲之尺牍中直线与曲线的运用

作者:王刚(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

本文仅为转载,观点仅供书友参考




 暮春新款 

 | 山松 | 

仿宋代诸葛笔制式狼毫笔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点击“”即可定购








教育

1 2 3 4 5 >> 

公众号 • 书法入门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