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孩子整天神神叨叨的,是因为我家住18楼吗?”专家解释很科学
  • 来源:育儿须知

文|秘籍君

“妈妈,你看床头的娃娃,半夜会动!”

“爸爸,窗外有人,刚刚路过,还对着我笑了。”

“闭嘴!”

李先生忍不住转头吼了孩子一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近日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总是语出惊人,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清明才过去不久,李先生夫妇自拜祭回来后便没有好日子过了,子不语怪力乱神,作为高举科学大旗长大的一代,李先生自然对孩子的童言无忌并不相信,但挡不住李太太心惊胆战,甚至怀疑与自家的地理位置有关。

“你说咱儿子整天神神叨叨的,是因为咱家住在18楼吗?”

图片

看着老婆忧心忡忡的样子,李先生终于无奈,决定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毕竟孩子已经五六岁了,早就过了传闻中“开天眼”的年龄,李先生思来想去都觉得应该找医生。

到了医院后,一听症状,医生就笑了,直接让他们一家三口右拐去心理门诊课,那里坐班的是一位儿童心理专家,对类似的事情早就见怪不怪了。李先生讲述了事情原委后,专家立刻了解了根源问题所在,表示孩子的状况很常见,与两大心理学理论有关。

图片

“恐怖谷效应”的概念

按照李先生的说法,孩子总认为床头的布娃娃会动,听上去非常荒唐,却是小孩子中常见的情况。在专家的要求下,李先生出示了布娃娃的照片,打眼一看,还以为是活人,只因仿真度极高,是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材质和仿真人偶。

专家认为,孩子之所以认为娃娃在对他笑,正是因为受恐怖谷效应的影响。

1970年,日本一位学者提出了“恐怖谷理论”的概念,这本是1906年《恐怖谷心理学》一文中提出的小节点,但在该学者的钻研下,得出了扩大化概念,只因该学者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所以,他需要避开会给人类造成不适的机器人外表,这其中就牵涉到恐怖谷效应。

图片

根据专家研究发现,当某种物品(可以是玩偶,也可以是机器人)的外表与人类极为相似的时候,人们便会产生正面情感,这也是为何很多女孩喜欢芭比娃娃、科学家会给机器人的架构融入人类新闻给和语言系统的原因。但是,当这种相似程度被大幅度提高,到达一个以假乱真的效果时,人们便会对该物品产生厌恶之情。

距离来说,当一个布偶娃娃与人类的相似度是60%时,人们会觉得它是可爱的。但是,当相似度提高到90%以上时,人们对它的存在便会是厌恶的,因为相似度太高,给人一种僵硬的恐怖感,尤其物品是不具备表情和鲜活的,面对死气沉沉的娃娃,很多大人会排斥,而孩子则会将其幻想成有生命的物品,甚至与之对话。

大家也可以询问身边人,他们之中必然有不少人对相似度过高的人偶天然排斥的情况,甚至觉得与人类太过相似让人心生恐惧。因此,专家认为,李先生的孩子之所以认为床头的娃娃会哭会笑,正是受恐怖谷理论的影响。

那么,为何什么孩子认为娃娃会说话呢?那就要从泛灵心理说起了。

图片

▲“泛灵心理”下的孩子们:

什么是泛灵心理?这是十八世纪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理论,群体样本来自4~6岁的孩子们。皮亚杰专注于研究儿童思维,国人常说,孩子三岁前没有记忆,六岁前语出惊人,这本质是因为儿童和孩子之间的思维存在很大差异,而皮亚杰的研究方向便是为了弄清孩子们在想什么,以及他们为什么这么想。

以李先生的儿子为例,他为何认为窗外有人经过,为何认为对方在对他微笑?若是换到中国古代,大多会用封建迷信一笑了之,但皮亚杰在样本中寻找共性,终于发现4~6岁的孩子对无生命体的认知与大人截然相反。

图片

皮亚杰认为,孩子们之所以把身边的一切都当成有生命的伙伴,甚至对路过的鸟、攀岩的猫微笑,本质是因为他们还无法认识这世界的全部,处于主观世界要义务制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理不清事物诞生和运转的规律,泛灵心理应运而生。

专家认为,李先生的儿子便是如此,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扔掉布娃娃,其实要注意提高孩子的主观认知,不要大惊小怪,免得孩子为了能让父母重视自己而故意语出惊人,大人平常心对待,孩子自然能恢复。

图片



育儿

1 2 3 4 5 >> 

公众号 • 育儿须知

  • 育儿须知微信号 : ark987
  • 养娃的路上,遇到疑问时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搜索,可是网络上爆炸式的信息鱼龙混杂,该听谁的? 让我们晋升为妈妈的编辑通过原创漫画,来为你答疑解惑。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