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起娱乐新闻的接连公开加深了公众对于娱乐圈的“窥探欲”,各种八卦看准时机也纷至而来。已经被前两则新闻带得分不清娱乐底线的公众对这些看起来并不靠谱的八卦开始报以“越夸张越可信”的态度,八卦们一时间被传得沸沸扬扬,煞有其事的样子引得十几家艺人工作室连夜辟谣。

但仍旧不妨碍真真假假的流言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休闲谈资,可见“窥探欲”被小小引爆后,产生的能量是不可小视的。

图片

希区柯克在电影《后窗》(《REAR WINDOW》)里就曾引入过关于人“窥探欲”的这一话题;《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更是直接将其列为主题深化讨论。“窥探欲”这个心理学概念多年来在影视作品中不断被创作者们进行深入探索,无可否认直到今天依旧是许多人感兴趣的话题。

而在这其中,娱乐圈,由于幕前从业人员其工作性质的高曝光性与真实形象的神秘性之间常有反差,自然成为了承载人们这份“窥探欲”的主要对象之一。

去年,BBC与导演西蒙·埃文斯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恰逢疫情常态化时代全英第一次lockdown(封城),于是构思出了一部以演员真名出演,紧贴疫情停工背景的剧集。联手因高分英剧《好兆头》(《GOOD OMENS》)结缘的两位英国演员麦克·辛和大卫·田纳特,在去年夏天英国第一波封城来临期间为全球观众奉献了一部亦真亦幻的精彩好剧《舞台剧》(《STAGED》)

《舞台剧》第一季在豆瓣上得到了9.2的高分好评

剧集一经播出便大受好评。故事围绕着隔离期间一个剧组联合两个演员的线上排练过程展开,98%的时间镜头都是以Zoom(视频会议软件)线上讨论的形式呈现。在演员们使用真名嬉笑怒骂、打打闹闹的演出中,观众渐渐无法分清剧情的真假,却也因此看得不亦乐乎。

片中分别出演两人妻子的女演员,也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伴侣

「广为熟知的演员在私下生活里不为人知的一面」,《舞台剧》利用了这一身份反差试图为观众营造出认知上的幻觉,似乎自己已经潜入到演员们的生活圈,看的是纪录片而不是电视剧。

让演员们为了番位“勾心斗角”、为了社交礼仪而“强忍怒火”、在背后大爆行业内幕……仿佛剧中生活就是真实生活,剧中的大卫与麦克就是生活中的大卫·田纳特和麦克·辛。

这些在剧集里被呈现出来的“私下状态”经过演员毫不做作的表演真实又可爱,观众完全被带进一幅“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画卷中。与其说在看剧,不如说是被拉入到剧中Zoom群聊里的一个透明席位,看着他们斗嘴磕碰,乐在其中。


去年夏天,第一季出街后大受好评,加之剧集完全不受疫情影响的拍摄过程(《舞台剧》的摄影极为简单,演员们在专业人士的远程指导下,用手机或摄影机固定视角拍摄;或直接用Zoom连线录屏完成)。使得BBC决定趁热打铁,再次集结原班人马出动。

于是时隔半年,2021年初,当全英再一次被笼罩在lockdown氛围下,第二季来了。


如果说第一季是两位演员对合作英剧《好兆头》的一次“甜蜜售后”,那么第二季无疑就已经跳脱出《好兆头》本身,成为两个演员自身IP系列的深入打磨了。

英国人向来是最懂冷幽默和自黑的民族,第二季一经推出不仅在英国本土反响强烈,国内豆瓣评分更是直超第一季,获得9.4分的高分。一口气看完让人大呼惊喜,不仅没有狗尾续貂,各个方面反倒都较第一季“玩得”更为深入。


当国内娱乐圈开年还在因明星真人私事引起国民讨论时,英国的影视工作者已经利用公众对公众人物私下状态的“窥探欲”,在疫情这个特殊背景下,制作出独属于这个特殊时期的优秀影视作品。

在为其鼓掌的同时,也让人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舞台剧》?我们国内从业者,从中是否有可以学习到的地方?

剧组对剧情体量的成功定位

稍加观察不难发现,《舞台剧》表面上看是因疫情催生出的“线上真人秀”,其实是观众居家隔离期间能够“下饭”且寓教于乐的幽默小品。

导演西蒙·埃文斯明白,这样一部本质建立在“唠嗑”基础上的“小品剧”,再神仙的演员空聊瞎吵五十分钟,对观众和演员也都是一种可怕的消耗。唯精简的文本才是抓住观众的第一要义。

由于从始至终人物与人物之间都困在彼此屏幕上的小小框格中,行动性被削弱,台词注定成为这部剧的基础地基。身兼本剧编剧、导演、演员的西蒙·埃文斯因此将每集长度被设定在十五分钟左右,第一季总共六集;第二季加料,却也只有短短八集。

宁缺毋滥,保证了剧集的质量,避免观众审美疲劳。

轻松的体量不仅对剧集本身是一种负责,对观众也是精神上的放松。一顿饭的时间就可以获得的简单开心,没有人会不享受在这其中的感觉。

无限套娃,“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戏剧情境

如果说第一季里还是两个有作品有名望的实力演员在排练一部无名导演作品过程中「名为明争暗斗,实则大秀“恩爱”」的打打闹闹,让观众分不清真实与戏剧。

那么到了第二季,剧组开始“变本加厉”,第一集就亲自下场,将无限套娃进行到底,誓要带观众彻底走进所设计好的“《舞台剧》宇宙体系”之中。

随时随地不忘的吐槽和“秀恩爱”,依旧是第二季的精髓之一

第二季的故事围绕着电视剧《舞台剧》大获成功后,要撤热打铁进行美国版翻拍制作展开。第一集播出的就是两位主演在线上接受主持人采访的节目,节目中他们大谈《舞台剧》的真真假假,让人一时分不清这是真实的采访还是电视剧中的采访,看得人直呼:官方玩梗,最为致命。

第二季中演员们谈到导演,那一秒闪过的若有所思的表情,满足每一位观众尽情展开丰富的联想

导演西蒙在剧中的设定是无能又老好人的和事佬,在剧情设计里,《舞台剧》第一季没能“扑街”大概全靠剧组成员艰难互助及老天保佑,当然还有强势制片人的“合同压制”,总之与导演本人没什么关系。

由于是导演本人亲自上阵演出,自然的演技看得人都不由得怀疑剧本到底是出自谁的灵光。

大卫、西蒙、麦克三人大眼瞪小眼的“第一季日常”

在第一季中,矛盾主要是由无能导演、大牌演员、以及强硬制片间的多方博弈组成,当然其中还穿插着演员间的“矛盾纠葛”,笑料不断;第二季的剧情主线更加明确,以“换角”这一对于演员而言较为敏感的话题为中心,看大卫和麦克如何去面对停工又“失业”的问题。

美国版《舞台剧》的筹拍出于商业目的,准备另选演员,麦克和大卫因为“知名度不够”惨遭抛弃

导演西蒙·埃文斯就这样巧妙地把演员的价值问题再一次摆上了台面,但却有别于一般对此问题的讨论,《舞台剧》第二季走得更深:麦克和大卫不仅是角色的原版饰演者,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角色原型。

在限定了角色本就依托于扮演者本人而生的前提下,麦克和大卫仍旧面临着因为市场原因而被迫换角的窘境。

戏剧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戏剧的情境也越发真假难辨。


导演巧妙抛出“演员的可替代性与不可替代性”辩题,同时利用这一事件所引发的人物行动——大卫和麦克在镜头前咆哮埋怨旁人误解他们已经“进入角色”,而非事实上的“他们即角色本身”。在观众脑海中强化了“演员本色出演”的幻觉印象,在表达创作者思想内涵与营造观众真实观感间找到了平衡。

第一季所带来观感上的新鲜和“窥探欲”被满足的刺激还没过去,第二季便聪明地在原有基础上再“烧一把火”:拉观众下场,在营造公众人物“私下真实”幻象的同时,开拓“真人秀剧”的概念。

《舞台剧》第二季就在这种极力营造真实的环境中登场了,不仅是主演们,连观众自己都仿佛掉进楚门的世界里,成为这场摸不着边际的真人秀里的一员。

演员之间的火花四射

有多少人是冲着大卫·田纳特和麦克·辛这对《好兆头》里魔鬼与天使打开了《舞台剧》的第一集?相信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将会是:大多数。

二人第一次合作《好兆头》,便已火花四射

直到今天第二季延续的火热势头,相信没有人能够否认两位绝对主演所占据的吸引力元素。

或许对国内较少关注英国演员的观众而言,相较于“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大卫·田纳特和麦克·辛还是两个不太熟悉的名字,但二人在英国本土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演员,演技实力有口皆碑。

英剧《好兆头》剧照

以第十任神秘博士(《DOCTOR WHO》)著名的大卫·田纳特获奖无数,两次获得英国国家电视奖最佳男演员以及最佳戏剧表演奖,15年更是获得英国国家电视奖特别荣誉奖,众多合作过的行业前辈与同伴更是对他赞赏有加。敏感神经质的角色他手到擒来,正义睿智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年轻时的大卫·田纳特

经典英剧《小镇疑云》(《BROADCHURCH》)里他的演出获得了众人的认可。2020年,除却出演《舞台剧》,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丹斯》(《DES》)更为他引来无数好评。

极致冷静到令人胆寒的连环杀人犯,谁能将他和《舞台剧》里那个一天到晚絮絮叨叨的“大卫·田纳特”放在一起?


他同时还是《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中小克劳奇的扮演者——作为他“最为知名的参与项目”,扮演小克劳奇的这段经历在《舞台剧》里被频频提及。

实力尽在不言中

而麦克·辛,作为公认的“变色龙演员”,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剧抛脸”,在荧幕和戏剧舞台上为观众奉献过太多精彩的演出。时常是观众记住了他所塑造的那些角色并为他们深深打动时,却还没意识到原来他们都是由同一个人所扮演的。


同大卫一样有趣的是,这样一位集颜值与实力于一身的演员,最知名的参与项目也是当年大杀青春市场的系列电影《暮光之城》(《TWILIGHT》)


这样有趣又寓意深长的梗当然不会被导演放过,于是就有了第二季里二人为了在经纪人面前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而相互斗嘴吵架的这一幕。


从某种意义上《舞台剧》可以被称作是一部“粉丝定制剧”,它建立在观众对先前大热剧集《好兆头》里两位演员默契配合的喜爱基础上,噱头是演员们“真实生活里”发生的那些鸡毛蒜皮,看点是他们孩子气式的应对反应及与真实家人、同事间的沟通磨合。

可即便如此,观众却依然受用,并接连为两部剧集打上高分。这当然不是出于选择性包容的情怀分加持,相反要归功于剧组对“消费IP”度的把握。观众的喜爱都是作品自己挣回来的,再好的IP也需要适度的开发与恰当的保留。

显然,《舞台剧》剧组深知这一点,并时刻警惕过度消费自身,第二季开场就以麦克尔·佩林(英国著名剧团巨蟒剧团导演、演员)之口道出了《舞台剧》被人所诟病的问题。


第二季第一集里麦克尔·佩林在节目中私下里点评二人,大卫和麦克的表情耐人寻味又令人捧腹。

“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是真人秀节目最常选择的台本走向,《舞台剧》深谙这份娱乐精神,将演员面对各色矛盾冲突时的反应直接摆上台面,让观众得以“捕捉到”这些“修罗场”里精彩的表情瞬间。

同时又明白及时“悬崖勒马”,让这份“不做作”建立在人物对人真诚礼貌的基础上。以麦克尔·佩林这段“恶评”为例,面对恶评的当下,麦克和大卫犹如两个傻眼的孩子,一切显得是那么猝不及防,大卫气得只会用粗口反驳。

但冷静下来后,二人对前辈的尊重使他们反思时犹如霜打的茄子,蔫得只能隔空互相安慰打气。

创作者对于作品评论的在意是永远横亘于心的

一番垂头丧气后,又重新收拾行囊的两人。


两个重拾信心的“三岁小孩”,像不像日常遇到挫折自我安慰打鸡血的自己。

好的公关不是从不出现问题,而是出现的问题再棘手都能利用回应成功扭转局面。《舞台剧》这一波面对恶评的正面回应可以称得上既巧妙又成功。麦克·辛和大卫·田纳特孩子气式的表演处理使得人物“经此一役”反而快速捕获到了观众的心,注意力又被拉回到了他们的优势地带“反差萌”与“默契配合”上。

毕竟,好笑与否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有什么能比有口碑有演技有默契的演员勇于幽默、勇于自黑,加入到这场“全民娱乐”中更吸引人的呢?

不止是IP,探讨更为深刻的当下现实。

好的IP是引路石,但吸引人们一路走下去的则是路上的旖旎风光。对于一部剧集来说同样,演员卡司阵容是锦上添花的装饰,剧情与其中要表达的内核才是人们是否对其进行赞扬喜爱的根本。

 相较第一季,第二季在以剧情为主的基础上实现了许多梦幻联动

适逢疫情,英国再次面临lockdown,人们的生活状态与心理状态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人是不能长时间空闲下来的动物,长久的休息带来的将会是谋生技艺的荒废与无尽的恐慌。一旦再遇上收入的切断,对个人所造成的精神压力更加难以想象。

伦敦母亲封城精神崩溃,杀死自闭症儿子

两季《舞台剧》都深深抓住了这一内核,“对正常生活状态/工作的渴望”驱使人物在第二季中展开各种行动。在这样一种“被迫休息”的状态下,个人自身及亲密关系间逐渐浮现出的问题,成为了第二季探讨的中心。

大卫成了《舞台剧》中那个首先在“疫情心理战”里倒下的角色。多次的返工尝试未果后,他开始向身边亲密的人寻求“存在价值”的回应,散发的负能量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对身边的几对亲密关系都造成了伤害。


导演西蒙·埃文斯是一个敏感而细腻的人,他准确捕捉到几类人群在疫情反复下又遇lockdown时的心理变化,将其提取凝练,将“快要被憋疯”的状态集中表现在大卫这一角色身上。又通过他的极端表现,使这些负面情绪扩散到他身边关系亲密的家人、朋友。

而以麦克为代表性的人群,虽然表面仍旧保持平静,似乎已经良好适应疫情生活,实则内心亦同样有压力与焦虑。遇上大卫这样的导火索,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越是关系紧密的人,情绪传染性越强

在输送过多负能量把麦克差点压垮后,二人开始了冷战。而当大卫不在对着Zoom另一端的麦克抱怨牢骚,大卫的妻子乔治娅首当其冲成为了他倾倒“情绪垃圾”的“受害者”。

蝙蝠的比喻巧妙又动人,台词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

全球接连反复的疫情让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切实地拥抱、切实地去行动,这一切在过去看来再平常不过的行为,现在竟然是那么可贵。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让今天越来越多的“接触”变成了“线上交流”,方便的同时却也消解了那份唯有面对面交谈才能赋予的踏实感。网络生活让人们越来越空虚,活在对话框里的日子让那份真实的温暖逐渐虚幻。


特殊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在与疫情挣扎、与自我挣扎、与亲密关系挣扎,但挣扎不是自我的否定,也不是关系的结束;相反它正是解决问题的开端。

正是因为有挣扎,人们才学会去正视问题、尝试着解决问题,最后珍惜得来不易的一切。

一直都对自身、对角色定位清晰的“官方”

《舞台剧》用幽默让人捧腹,用真诚治愈人心。相较第一季,第二季的创作思想与理念显然更具野心,也更实际了。在全英被疫情乌云笼罩的当下,《舞台剧》这碗清甜不腻的暖心鸡汤,通过它亦真亦幻的存在,给这个寒冬里需要温暖的观众送去了太多的温暖。

在国内娱乐圈还在追逐明星艺人本身的私生活时,英国人已经利用这艘“公众窥探欲”的草船借“疫情lockdown”这股东风而越驶越勇,并开始在插科打诨中融入更多的思考,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勇于自黑的英国人利用他们惯有的黑色幽默又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为观众奉献出了一部优秀的“应景小品”,让人们意识到,“娱乐圈的真实”不过只是幌子,内核里逃不开的还是对人自我及亲密关系议题的感知、探索与实现。


重新和好后的麦克和大卫,他们的关系与他们自己都无疑更近了一步。

这大概也是人们爱它的原因。